經營亞馬遜(amazon.com)一直都是全球電商賣家希望將商品帶入歐美市場的第一步,這邊就跟大家分享,如果要在亞馬遜上開店需要準備哪些東西?以及有哪些重要事項是你不得不注意的!
開店準備 – 資料篇
根據台灣亞馬遜招商團隊的最新說明 – 以美國站為例,目前開店需要準備的資料有:
- 公司營業文件彩色照片或掃描件 (公司營業登記証、變更登記証 / 商業登記核准函+商業登記抄本)
- 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彩色照片或掃描件
(Note: 身分證件必須符合營業登記上的法定代表本人,無法由其他授權代表替代)
- 可進行國際付款的信用卡 (VISA或者MasterCard,首選VISA)
- 公司收款帳戶 (美國 / 香港銀行帳戶、虛擬線上帳戶如Payoneer、WorldFirst…等)
(Note: 台灣賣家推薦使用Payoneer https://www.payoneer.com/traditional-chinese)
除上述官方必備資料外,我個人還推薦一項必備資源:一位「亞馬遜帳號經理」
雖然目前在亞馬遜台灣官網上就能找到自行註冊的入口連結,但是透過台灣官方帳號經理下發的專屬連結,我們的賣家帳號從註冊開始至當年底結束(必要時還可視情況延長)都會受該帳號經理的管轄,未來不管我們在註冊或經營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或是想獲得亞馬遜第一手資訊、參與新功能試用、提報參加平台的優惠活動…等都可以適時請帳號經理介入協助。
要注意的是!一但我們的賣家帳號不是透過帳號經理下發連結而先註冊下去後,就無法再轉移到任何帳號經理名下了。一間公司的營業登記資料也僅可註冊一個帳號,所以在實際開始註冊前務必先聯繫帳號經理並獲得他們發送的連結後再開始註冊。如果大家目前還沒有認識的帳號經理,亞馬遜台灣目前幾乎每月都會舉辦線上或實體賣家說明會,直接報名前往參加就會有帳號經理做聯繫協助囉
開店準備 – 資金篇
因不同商品類目的成本費用皆有不同,在此我們先讓大家了解有什麼項目需要事先列入計算
開始銷售前 (需要預先準備的「資金」)
- 商品製造/採購/包裝成本
- 製造地運輸至FBA倉庫/第三方倉儲運費
- 銷售地進口關稅
- 倉儲費 (FBA倉庫/第三方倉庫)
- 廣告/行銷/發送樣品費用…
- 專業賣家帳號月費
商品售出後 (會被扣除的「費用」)
- FBA Referral Fee (平台抽成)
- Shipping Fee (消費者下單後,FBA或您的第三方倉庫出貨運費)
- 退貨成本 (部分商品退貨後即無法再次販售)
- 公司營業相關稅務
假設我們在美國(amazon.com)銷售一個商品售價為$50 USD
- 商品製造/包裝成本為售價25%
- 生產地運送至美國FBA倉庫成本為售價5%
- 進入美國關稅5%
- 單月銷量300件為例。需要準備的資金約為:
三個月的庫存準備 = 900件商品。$50*900(件)*25%(成本) = $11,250 USD
製造地運輸至FBA倉庫運費 = $50*900*5% = $2,250 USD
銷售地進口關稅 = $50*900*5% = $2,250 USD
$11,250+$2,250+$2,250 = $15,750 USD
簡單以美金:台幣匯率 1 : 30 做計算 = $472,500
計算到這邊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如果我們今天想在亞馬遜上開始一項商品的銷售,最基本需要準備的資金就接近台幣50萬元,這其中還不包含商品到倉後需要被收取的倉儲費、銷售時需要投入的廣告費用…等。以及為了不讓商品有斷貨風險我們也很有可能在銷售完第一個月~第二個月之間就需要投入第二筆的台幣50萬元(或更高)來幫庫存補貨,如此算下來當我們決定啟動一個商品時需要準備的資金可能就會達$75 – $100萬元不等。
實際將這些數字算出來也不是為了恐嚇大家就不要投入亞馬遜經營,而是想提醒大家,除了要做好資金上的控管與準備外,也不要被市面上眾多將亞馬遜經營說得輕鬆寫意的廣告矇騙而一股腦地投入。我相信不僅是經營亞馬遜,當我們決定要投入任何生意時前都應該做好相關評估計算。之後也會持續分享給大家要如何控管自己的成本費用,才不會賺到了銷量數字卻發現沒有實際獲利入袋。
開店準備 – 產品篇
來到開店前準備的最後一步當然就是我們的產品,評估我們的產品是否適合上亞馬遜可以簡單分為兩個面向
- 法規上/Amazon政策上是否允許?需要做哪些審核?
- 商品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有獲利空間?
其中第一個問題相對清楚,我們可以從以下網址中查看Amazon針對部分商品的規範及要求進行的審核內容
(Note: 網頁右上方可切換為繁體中文)
https://sellercentral.amazon.com/help/hub/reference/external/G200164510?locale=en-US
如果商品本身就有固定限制,例如美妝/保養品需要通過FDA審核、含有電池商品需要有符合UN38.3審核文件但我們還不具備的話,建議我們可以先取得相關認證/證明後再做上架。否則等到我們在上架時卡關,或者在實際開賣後商品突然被系統下架要求審核,這時候如果我們不具有符合的條件,卻又早已投入前期資金的話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第二個問題則相對複雜,也是我最常被詢問到的 – 我家的產品能不能做亞馬遜?(= 放上去賣會賺錢嗎?)
能不能有好的銷量&利潤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
市場競爭程度、
平均價格帶、
競爭者規模、
自身商品條件、
成本結構、
關鍵字搜尋量、
是否有註冊品牌…等等去做綜合評估,所以很抱歉在這邊沒有辦法立刻教大家一個快速的方法辨別。我也不認為這是透過一個工具、或是一個指標就能夠得出答案的問題。
未來我們也會再有相關文章分享如何做好選品與市場分析,如果你目前已有商品急需做相關分析或準備啟動的話,可以先透過「與我聯絡」取得協助。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聽到經營亞馬遜就是「七分靠選品,三分靠運營」,因為在這七分的選品中真的包含許多面向是我們可以先做好研究分析的。
不過也有許多機構或賣家會提到只要做好站內與站外佈局、搭配上線衝刺方案…等等就幾乎任何商品都是可以被做起來的。這個說法我也認為是 50%正確+50%錯誤。50%正確在於確實只要願意多管道佈局+長期投入、建立品牌、送足夠多的體驗商品…確實絕大部分商品都是能被經營起來的,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能接受更長久的前期虧損&投入比上方計算更高出許多的成本費用去經營起一個商品?所以做好選品其實也是讓我們能在這紅海市場中先找出一條相對容易的賽道。
另外50%錯誤則在於透過一些上線前後的操作我們確實很有可能在新品時期就獲得很好的搜尋結果排名,但只要商品跑到首頁就等於會賣得很好嗎?大家會說現在的消費者都不會瀏覽到第二頁的商品,所以必須要排進首頁才能獲得好銷量,但別忘記首頁也同樣有48個左右的自然搜尋結果+6~9個廣告版位,那這樣子我們就會獲得首頁1/48的銷量嗎?還是會是1/480 或 1/4800?然後停止投入操作後我們的排名會不會也就迅速離開首頁了?
結論
最後幫以上總結一下
- 準備開始註冊經營亞馬遜前請先確認上述開店與商品審核資料是否備齊,備齊後再開始這一連串的動作,才不會碰到任何卡關情況反而讓整體流程拖得更久。如果大家還沒有認識的亞馬遜台灣帳號經理也可以透過報名參加官方活動快速獲取相關協助。
- 投入商品經營亞馬遜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除了要預先準備充足資金外,做好商品市場調查對於後續經營來說也會更有信心及更知道如何幫商品擬定合適策略。
更多主題在之後的文章中也都會持續分享,如果你對如何經營Amazon、跨境電商相關內容有興趣的話都歡迎繼續追蹤,我們下篇文章見!